有時我們在喝葡萄酒的時候,會遇到葡萄酒里有沉淀物,那么問題來了,這酒還能喝嗎?
首先我們要具體分析一下這些沉淀物到底是什么?
一、有些沉淀,在葡萄酒灌裝時候就已經存在了。這一類沉淀屬于葡萄殘渣和死亡的酵母細胞。葡萄酒是通過酵母的作用把葡萄汁內的糖分轉化成為酒精,酒瓶底端的沉淀物正是這瓶酒中的葡萄殘渣和酵母的“遺物”。雖然葡萄酒在裝瓶前會經過除渣、過濾、澄清等工序,但也無法完完全全除盡酒液里的殘渣。
二、另一種沉淀物是酒石酸。葡萄酒是一種高度復雜的混合物,酒體產生的物理化學沉淀,會在杯底會出現的結晶狀沉淀物,其實是酒石酸鹽,由鉀與酒石酸產生,是葡萄中的自然產物。而由于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汁中的溶解度低,在釀造過程中,它會和鉀進行結合生成酒石酸氫鉀,從而形成這結晶狀的沉淀物。葡萄酒酒石不會影響葡萄酒的質量,相反,因為它難以被微生物利用分解,可以保持葡萄酒較高的總酸度較低的PH值,使酒能保持長期穩定。
三、還有一種結晶石沉淀來自葡萄酒中單寧酸的沉淀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瓶內陳年,酒液里的單寧酸也會逐漸地沉淀,在長時間的積累下,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沉淀物。色素與單寧經過氧化后,也是形成沉淀的主要物質來源。有一些葡萄酒瓶的底部做成凹陷狀,也是為了便于收集、分離這些沉淀物。
四、分清正常的沉淀物和絮狀物的區別。不同于沉淀是有機物自然分解的結果,混濁的絮狀物則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。因為如果葡萄酒發生微生物病變也可能會有沉淀產生,區別沉淀物是正常的還是微生物病變引起的絮狀沉淀,看一下酒的顏色是否鮮亮,酒體是否澄清,就可以簡單辨別出。它和正常的酒渣,酒石酸,單寧酸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。這個大家可以很容易分辨清楚。
綜上所述,沉淀物的產生是整個葡萄酒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,屬于正,F象。此外,因為除渣不徹底而遺留下來的沉淀物,也可以幫助葡萄酒發展出更復雜的風味,這也是一些ding級葡萄酒生產者不對其葡萄酒進行澄清的原因。也就是說,當看見葡萄酒中出現沉淀物時,不要奇怪,更不要直接地把它扔了,因為你可能因此而錯過了一支好酒。
如果你想去除沉淀物,可以用下面的方法:
1、酒瓶傾斜45度靜置12小時。這樣沉淀會集中到酒瓶底部的一側,然后在倒酒時保證這一側在最低的位置就可以了;
2、用醒酒器在倒酒時沿著醒酒器的邊緣緩慢倒入,靜置醒酒且中途不要晃動醒酒器即可。